稳定化处理也称稳定化退火,选择合理的稳定化处理的时间和温度能获得最佳效果。稳定化温度选择一般高于碳化铬的溶解温度或者低于碳化钛的溶解温度,其目的是促进特殊碳化物(碳化钛或碳化锯)的形成,避免形成碳化铬,防止晶间腐蚀的形成,提高耐蚀性。奥氏体不锈钢方管去应力处理是指将焊接接头加热至300~350℃回火。对于无稳定化钛、锐的材料,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450℃,避免形成晶间腐蚀。对于含钛、和超低碳的焊件,需加热至500~1050℃,缓冷去应力,避免晶间腐蚀。
不锈钢方管焊接成型主要是板带通过一系列成型工艺到达焊接区域,实现管道的焊接。因此焊接方管同其它焊接结构一样,在焊接过程中不锈钢方管焊缝及焊缝附近区域在电弧的热循环作用下,同样经历急剧地非平衡加热,产生了复杂的拘束和不均匀的压缩塑性变形,然而在焊后快速冷却过程,很难恢复到焊前状态,焊后仍然会有部分的热应力存在于接头中形成残余应力与变形。目前国内外有很多方法用于残余应力的测量,使用较多且较成熟的有切环法、盲孔法、环芯法等机械方法,以及X射线法、超声波法等物理方法。不锈钢方管焊接残余应力测试量方法见图所示,在1934年最早运用盲孔法对不锈钢方管进行了残余应力测量,后来对其进行不断补充改进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系统理论,目前盲孔法已经成为最常用的的测试残余应力手段,国内外学者也作了很多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使该测试方法越来越完善。盲孔法属于半破坏性的一种测试残余应力的检测方法,会对不锈钢方管产生一定的破坏或损伤,但是破坏较小,盲孔法测试残余应力具有理论完善、技术成熟、精度高等优点,一种使用广泛且便捷的测试手段。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分布对焊接构件的脆性破坏、高温蠕变开裂以及及其它各种破坏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国内外关于不锈钢方管残余应力未见深入研究,因此对两种不同焊接方法获得的镍管焊缝及其附近区域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